伸缩门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伸缩门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刘穆之死后为什么被两朝帝王追封了三次

发布时间:2021-01-06 12:56:42 阅读: 来源:伸缩门厂家

刘穆之死后,为什么被两朝帝王追封了三次?

嗨又和大家见面了,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穆之的文章,希望你们喜欢。

提起萧何、张良、荀彧、诸葛亮等名字,热爱历史的朋友都耳熟能详,他们都是名臣谋士,靠自己的才智谋略辅佐主子成就功业,名扬后世。今天要说的这个人,历史上的名气不如萧何、张良、诸葛亮大,但其才能政绩却不亚于他们。不少后世史家在提到他的时候,都将他与萧何、张良、荀彧、诸葛亮等名臣谋士并称。

此人名叫刘穆之,东晋末年名臣。

机缘巧合,伯乐喜得千里马

说到刘穆之,就不能不提到另一个人物——宋武帝刘裕,南北朝时期统一江南、素有“南朝第一帝”之称的刘宋开国皇帝。

刘裕是江苏彭城人,因祖上家境败落,迁到京口(今镇江),虽然自幼家贫,但刘裕从小气度不凡,胸有大志。东晋末年,时局动荡,生活贫困的刘裕毅然投军,加入东晋北府军,因为勇猛有智,很快就成为北府军首领刘牢之手下的参军。

当时的东晋朝廷,偏居江南一隅,晋孝武帝司马曜不思进取,贪图享乐,把朝政委托给其弟司马道子,致使朝政混乱不堪。公元402年,权臣桓玄发动叛乱,第二年废掉晋安帝司马德宗,自立为帝,建立桓楚政权。素有大志的刘裕看准机会,联合何无忌、刘毅等人以匡复晋室为名,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,大家共推刘裕为首领。

刘裕作战勇猛,身先士卒,率领义军很快击败桓玄,攻进都城建康,重新扶立安帝即位,自己也借机掌握了军政大权。此时,他迫切需要一个能帮他出谋划策、处理日常政务的秘书长——主薄,何无忌向他推荐了刘穆之。刘裕一听,马上说:“我听说过这个人。”马上叫人去请刘穆之。

刘穆之是莒地(今山东莒县)人,汉齐悼惠王刘肥的后人,世代居住在京口,他从小博览群书,博闻识强,曾当过琅邪王的主薄,此时闲赋在家。他家境也很贫困,有时连饭都吃不饱,却喜欢喝酒。经常厚着脸皮到大舅哥家去蹭酒饭,每次饭后还要吃槟榔。大舅哥笑话他:“槟榔消食,您经常挨饿,还需要这种东西吗?”

“家贫诞节,嗜酒食,不修拘检。好往妻兄家乞食,多见辱,不以为耻。其妻江嗣女,甚明识,每禁不令往江氏。后有庆会,属令勿来。穆之犹往,食毕求槟榔。江氏兄弟戏之曰:“槟榔消食,君乃常饥,何忽须此?”妻复截发市肴馔,为其兄弟以饷穆之。”(《南史》)。

其妻江氏连自己的头发都剪掉卖了,去换点酒菜送给娘家哥来招待刘穆之。

关于刘裕和刘穆之相识、相交的机缘巧合,史书记载很有传奇性——

就在刘裕派人去请刘穆之的前一天,刘穆之做了一个梦,梦见他和刘裕在大海中航行,突遇大风,眼看船就要倾覆,突然窜出两条白龙将船护住,顺利靠岸,刘穆之非常高兴。所以第二天一早,他就到大门外张望,正好遇到刘裕派来的使者。他有点不敢相信,呆呆地愣了好久,才回过神来急忙返回家中,将一件衣服撕破,系在腰上,跟着使者来见刘裕。

刘裕问他:“我们刚刚起事,事务繁杂,急需一名主薄,您觉得谁合适呢?”刘穆之自信满满地说:“没有比我更适合的了。”刘裕听后很高兴,当即任命刘穆之为幕府主薄。

刘裕和刘穆之从此开始了亲密无间、改写历史的合作。

能力超群,殚精竭虑助刘裕

虽然是初次见面合作,但刘裕非常信任刘穆之,而刘穆之不仅能力超群,而且忠心耿耿,两人一主内,一主外,相得益彰。

当时晋朝朝纲松弛,士族权贵仗势横行,政令法令繁琐混乱,百姓无所适从,乱象丛生,刘穆之根据实际情况,分清轻重缓急,逐条梳理改正,并建议刘裕带头遵从,仅十来天,政风民风就大有改观,大大提升了刘裕的威望。

刘裕更加信任刘穆之,重大事情全部征求刘穆之的意见,小事情直接让刘穆之作主处理,刘穆之也是尽心尽力,没有一点遗漏和隐瞒,全都处理得妥妥当当。刘裕北伐南燕,平定卢循叛乱,刘穆之都随军跟从,及时出谋划策,帮助决定要事,刘裕每次都采纳。史载:“穆之内总朝政,外供军旅,决断如流,事无拥滞。”(《宋书》)内管政务、外理军务,解决问题有条不紊,什么事情都不耽误。

当时,刘裕掌权,事务繁多,府中经常人满为患,刘穆之竟然能一边眼睛看着文件,一边手写答复信件,一边耳朵听汇报,一边嘴里当场答复,眼手耳口同时并用,还不互相混淆错乱,应酬自如,处理得当,“目览辞讼,手答笺书,耳行听受,口并酬应,不相参涉,皆悉赡举。”(《宋书》)简直如有神助。

刘裕后来能建立刘宋,主要得益于刘穆之的一个建议。东晋以建康为都城,扬州作为京畿之地,是朝廷的中枢。刘裕赶跑桓玄后,朝臣推举刘裕任扬州刺史,当时刘裕根基不稳,就推荐王谧统辖扬州。

王谧死后,刘毅等人担心权势日重的刘裕统管扬州,对自己不利,就和亲信上奏朝廷提出两种方案:一是让中领军谢混担任扬州刺史,二是让刘裕在京口兼任扬州刺史,把朝内事托付给尚书仆射孟昶,并派尚书右丞相皮沈将这两种安排向刘裕征询意见。

皮沈先去见刘穆之,说明情况。刘穆之听后就假装上厕所,暗中告诉刘裕,千万不能答应这两种安排。刘裕不明白原因,刘穆之就进言相告说:“现在朝政不稳,天命已移,扬州是根本之地,掌控了扬州,就掌控了朝政,刘毅等人都有野心,将来必有一争,一定要想法拿下这个位子,把握主动。”

在刘穆之的建议下,刘裕以事关重大为由,亲自入朝讨论,最终顺利接任扬州刺史、录尚书事一职,掌握了中枢权力。

一代宗臣,死后三封世无双

刘裕把刘穆之作为心腹,刘穆之对刘裕更是赤胆忠心,毫无保留。不管工作中还是生活中,刘穆之在外听到的看到的,事无巨细,均告诉刘裕,即便是一些街谈巷语、邻里笑话也不例外。刘穆之又喜欢交友,家中经常宾客常满,他故意安插耳目观察打听各种消息,及时告诉刘裕,所以朝廷内外各种信息,刘裕没有不知道的。有的人讥笑他,他不但不介意,还替刘裕辩白:“以公之明,将来会自闻达。我蒙公恩,义无隐讳。”(《南史》)——以刘公的明察秋毫,将来自己也会知道,我受刘公之恩,自然不应该隐瞒。

刘穆之和刘裕的亲密关系,让刘毅等人十分嫉妒,就经常在刘裕面前说刘穆之手中权力太大,但刘裕丝毫不为所动,越发信任刘穆之,刘穆之也就更加尽心尽力,凡穆之所推举的人才,刘裕不接受,他就不罢休,直到刘裕接受为止。他常说:“我虽然不能像荀彧那样光推举好的,但我不推举不好的。”

刘穆之对刘裕推心置腑,甚至连自己的缺点都不隐瞒。刘穆之一向喜欢酒食,身份地位提高后,每次吃饭都要十来个人一起,他曾对刘裕说:“我出身贫穷,以前吃不饱饭,自从跟了您,条件改善了,在吃喝上花费有点过多,除了这方面,其他我再没有对不起您的了。”

公元416年,刘穆之病逝。此时,已经统一南方的刘裕正在率军北伐,并攻下了后秦,收复了洛阳、长安,形势一片大好,正准备稍加休整后,乘胜前进,攻伐赵、魏。得知刘穆之病逝的消息,他立即下令停止北伐,留下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镇守长安,自己率兵匆匆返回。

“高祖在长安,闻问惊恸,哀惋者数日。本欲顿驾关中,经略赵、魏。穆之既卒,京邑任虚,乃驰还彭城,以司马徐羡之代管留任,而朝廷大事常决穆之者,并悉北谘。”(《宋书》)——回去后虽然任命徐羡之代理朝政,但平常可以由刘穆之直接处理决定的朝政大事,都需要向刘裕请示才能定夺,由此可见刘穆之在刘裕心中的地位。

刘裕撤军前,当地百姓十分失望和不解,甚至有人说他是为了篡权:“狼狈而还者,欲速成篡事耳,无暇有意于中原”。刘裕返回不久,留守长安的晋军发生内乱,刚刚攻下的长安就被胡夏国主赫连勃勃夺走。后世不少史家、学者对此也颇多争议,认为如果不是刘穆之病逝,刘裕乘胜北伐,也许就会统一中原,改写南北朝历史。虽然历史没有如果,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刘穆之对刘裕的重要性。

刘穆之才智谋略过人,竭尽所能辅佐刘裕的同时,也使淹淹一息的东晋王室焕发了生机。他掌理朝政的这些年,朝廷内外出现了少有的稳定、复兴局面。刘穆之的突然病逝,东晋朝廷都大为恐惧、慌乱,刘裕更是悲痛欲绝,多次慨叹:“穆之死,人轻易我。”(《宋书》)——穆之死了,人们都会小看我的。从此刘裕再没有北伐。

鉴于刘穆之生前掌理朝政的功绩,朝廷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。

时隔不久,在刘裕的力荐之下,朝廷又重赠刘穆之侍中、司徒,封南昌县侯。

公元420年,刘裕接受恭帝禅位,建立宋,史称刘宋,感念刘穆之的生前功绩,又追封其为南康郡公,谥号文宣公。一个文臣,死后被两朝帝王三次追封,历史上绝无仅有。

刘穆之作为一介文臣谋士,殚精竭虑,以杰出的才能倾心辅佐刘裕,虽然早逝,但他无疑是东晋王室的栋梁之臣和刘宋王朝的最大功臣,历代史家对他更是给予了极高评价。

唐代史学家朱敬则评价:“如萧何之镇静关中,寇恂之安辑河内,葛亮相蜀,张昭辅吴···刘穆之众务必举···悉为忠烈之士。”唐代名臣薛稷将其与张良、郭嘉并称:“张良之翼汉王,郭嘉之协魏主,宋武之得穆之···定策决胜,谋夫孔多。”《宋史》作者沈约称其为“一代宗臣”。

北联nk细胞免疫

癌症免疫治疗多久一次

北联生物nk细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