伸缩门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伸缩门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多强争霸态势下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强身法则《新闻》

发布时间:2020-11-16 02:13:45 阅读: 来源:伸缩门厂家

“多强争霸”态势下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强身法则

牡丹江大鹏新闻网讯 日前,海林市北味天然食品公司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。在第二十三届哈洽会上,家乐福全球总裁唐嘉年,对北味的食用菌即食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通过赶赴企业实地考察与进一步洽谈,双方达成了北味系列产品免费进驻家乐福全球连锁超市的合作协议。

能够牵手国际零售行业巨头,“海林北味”着实让我市很多绿色食品企业艳羡不已。来自市农委的数据表明,截至目前,我市已拥有规模以上绿色食品龙头企业156户;今年1至6月,全市绿色食品产业销售额为62.8亿元,同比增长29.5%,实现利润4.2亿元,同比增长45%。但令人深思的是,我市排名前五位的省级绿色食品重点企业,实现销售收入37.52亿元,利润1.73亿元,占去了大半江山,呈现出“多强争霸”的态势。

打造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,是我市依托资源与环境优势,在今后一段时期发展中的“重头戏”。而占绝大多数的中小绿色食品企业,它们的创业之路,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市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完整性,甚至持久性。在这样的“多强争霸”语境下,我们从精深加工、品牌打造、销售链形成等多个方面,对我市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加以观察和探讨,以求为推动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建设提供参考。

法则一:“原字号”的革命

进入8月,海林市森茂菌业的食用菌深加工项目建设也驶入了快车道,公司总经理王双友希望菌汤、菌糊等速食类产品能在年内投产,以弥补目前公司“规模有余,加工不足”的缺陷。

“在绿色食品产业,仅靠做大很难做强。”开工一年来,森茂菌业已建成温室大棚19栋、冷棚200栋,标准化的菌包、深加工等8个车间,全部达产后,可年产菌类产品2397吨,实现销售收入2100余万元,将成为全省食用菌行业规模最大、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企业。然而,从4月份初启动生产至今,森茂菌业销出300多吨食用菌鲜品,高峰时每天出货50吨,却受市场价格较低、人力成本较高等综合因素的影响,勉强做到了收支平衡。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精深加工没跟上。”王双友反思说。

“近年来,我市绿色食品企业发展较快,但从整体看,以原字号产品为主仍是我市绿色食品企业的‘通病’。”对此专家解释说,在我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,年产值过亿元的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企业仅有6户,全市农畜产品加工率基本在30%左右徘徊,绿色有机食品加工比重仅为14%左右,远低于全省46%的水平。

“尽管我市绿色食品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,但在加工生产上一直存在着链条较短,过于注重数量扩张、而在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相对不够等不足。”对于相关统计数据,专家做出了这样的解读。

对于方兴未艾的绿色食品市场来说,绿色并不意味着原始、粗糙和简陋,也不是贴上‘绿标’就会使产品增值。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:当前,我市绿色食品企业要在产品的“综合素质”上下功夫。否则,再好的农产品一样会沦为“大路货”,我市中小绿色食品企业由“原字号”向精加工的转化势在必行。

但对于我市相关企业来说,要想真正融入到这一“风景中”,还要跨过多道门槛。由于绿色食品加工具有季节性,企业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储存原材料,这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企业在技术改造、项目建设上的资金投入,而且一旦企业在后期销售时遭遇突发性的返款困难,其“资金链”就会面临极大风险甚至断裂,这也是我市不少中小企业面对精深加工望而却步的一个原因。

专家认为,我市应从金融扶持、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,对高起点、有创新意识的中小绿色食品企业进行重点培植,强化对企业的综合服务,为企业的升级之路提供外部保障,结合我市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“十二五”规划,相关部门应重点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,突破“资金瓶颈”。

此外,中小绿色食品企业要想在精深加工的路上走得更远,不仅要有雄厚的资金,还要拥有先进的工业化理念、独到的核心技术、规范化的管理。这就要求企业要摆脱农业思维,科学规划企业发展,主动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和更新换代,在差异化中向高端市场进军。

法则二:品牌,身份、财富的“象征”

也是在第二十三届哈洽会上,刚刚走上绿色食品道路的冯祝忠尝到了甜头。开馆两天,他带去的200多箱珍禽鸡蛋就被抢购一空,企业主打产品“黑豆油”被哈尔滨、沈阳等地的绿色食品专营店看好,并当场下了订单。

老冯的成绩只是我市绿色食品企业“飘香”哈洽会的一个缩影。今年我市共有29家绿色食品企业参展哈洽会,展位达到了23个,参展企业和展位数量均创我市历史新高。但同时,省内同行的发展也使得我市中小绿色食品企业纷纷自省。在本届展会上,北大荒集团、寒地黑土等我省知名企业以“集团军”的形式亮相,品牌的力量再次显现。

在本届哈洽会上,我市参展的绿色食品除了“北味”等国内知名品牌外,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力,加之加工、包装不足,产品也就难以做到优质优价。而在北大荒展区,凭借强有力的品牌效应,四盒装的刺五加黑木耳标价250元,一听310毫升装的绿豆凉茶可以卖到3.6元。

“叫响品牌直接决定了产品价值的实现。”专家表示,目前,我市很多绿色食品企业,尤其是中小绿色食品企业,面临着生产成本和销售收益不对等的问题。同类产品,国内外的大企业销售收入比我市要高出50%甚至200%。“质优价低”现象的关键原因之一,就是我市一些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品牌建设不足,甚至没有自己的品牌。

统计数字显示,目前,全市农产品注册商标近2000件,其中知名商标32件,著名商标6件,绿色有机食品达到38个,地理标识产品达到4个。北味菌、绥阳耳等众多 “金字招牌”,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。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,我市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客观上存在着品牌多而杂的局面,这在中小企业中更加明显。对比“北大荒”那样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品牌,我市绿色食品企业品牌建设仍显任重道远。

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时,专家表示,除企业实力不足外,我市绿色有机产品结构单一,大多以食用菌、大米、豆油等产品为主,精深加工不足,蚕、蜂、北药、蔬菜等仍处于初级品产品阶段,再加上企业品牌营销意识和水平不高,使得品牌营销效果不理想。

同时,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和平台,致使各地分别打出了绿色、有机牌,品牌分散缺乏整合,易受财力等因素限制,制约了影响力的进一步提高。

“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应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品牌发展战略。”专家认为,企业应在建立起优质形象的基础上,为自身找到合适的市场定位,设定一系列产品推广和企业宣传策略,延伸、扩展品牌绿色文化内涵,并做好品牌管理工作,保持各类产品和理念的一致性。

“我市应着重培育一批知名、著名品牌,增强整体品牌优势。”专家建议,通过开展名优农产品评选活动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、新品牌商标注册和著名商标保护等工作,在蚕、蜂、北药、白瓜子、葵花子、蔬菜等仍处于卖初级品产品的产业中,发现、筛选、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商标品牌,帮助发展中的绿色食品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。与此同时,专家还认为,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,本身就是一个品牌建设的过程,我市应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,通过市场手段促进品牌整合,促进“共打一张牌”的区域性品牌战略的形成与发展。

法则三:渠道为王

这几天,穆棱市企业家陈显彬心情极其不好。在南方几个省市走了一圈后,他发现自己以前那点小自豪荡然无存。

陈显彬的企业主要生产速冻黏玉米。这些速冻黏玉米,每棒出厂价约为0.8元,平均利润为0.2元,这曾让他和合伙农民乐上了一年多。但这次他走访南方市场时看到,自己的产品运到价就高达2元多,稀缺时节甚至接近4元。“销售渠道都在别人手中,咱只能干瞪眼。”陈显彬说。

“近年来,我市绿色有机食品市场拓展和销售渠道建设,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。”专家介绍说,我市相继建设了一批绿色有机食品大市场、大物流项目,在京、沪等地建成绿色有机食品营销中心和配送中心,各种域外营销网点逐渐增多,初步形成了集产品交易、物流配送于一体,内外联动的市场物流体系。

但专家同时表示,另一方面,我市很多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却仍处于“重生产轻销售”的惯性思维当中。这一问题集中体现为:部分企业的产品销售渠道不畅,或是面临渠道受制于人的窘境;一些企业没有建立起抢占高端市场的营销体系,企业利润难以实现突破;在域内外设立了一些场店但规模有限,营销手段相对单一。

业内人士分析指出,如果这种“重生产轻销售”现象长期持续,企业不能有效控制绿色有机食品的销售渠道,就会造成市场开拓能力不足,产品就难以转化为货币,从而逐渐失去生存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。这样的情况如果在行业内普遍存在,将直接制约我市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提高。

“市场渠道的拓展是中小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作。”专家分析说,在发展初期,相对于产品的研发与生产,市场拓展更容易被中小企业所忽略,这一现象在中小企业中是普遍存在的,谁能先人一步,谁就能在绿色有机食品行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
专家建议,我市应引导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加大营销投入,同时继续在绿色生态资源稀缺的京津塘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区建设专销网络,建立完善的产品展示、营销和配送业务体系,实行产品营销的“无缝对接”,进一步提高我市绿色有机食品的市场占有率。

此外,专家认为,我市还应大力扶持以雨润东宁绥阳黑木耳产业集群为代表的“营销龙头”,按照集分拣、包装、贮藏、配送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市场功能要求,进一步完善和升级,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和信息优势,开展网络直销业务,并在中心城市和城关镇积极谋划辟建大型绿色有机食品市场,在现有农贸市场、大型商超建立更多的绿色有机食品专区,引导市民扩大绿色有机食品消费,积极帮助正处于成长期的绿色食品中小企业进行市场开拓。

“我市已与黑龙江大山笨食品有限公司达成投资合作意向,初步完成了营销配送中心选址及规划设计工作,力争年底前完成装修并投入运营。”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今年起,我市加大了绿色食品产业销售渠道建设力度,除营销中心外,还组织绿色食品企业开拓外埠市场,入驻黑龙江省南极绿色有机食品专营市场,鼓励企业加盟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电子商务网站,有效地带动了我市中小绿色有机食品企业销售。

(责任编辑:胡俊颖)

三星皮业有限公司

大名县大名镇御康食品门市

广州中汇纸品包装有限公司*

企业名录列表综合页面第19697页